近日,29岁的文文(化名)在海南口腔医院经历了一次“特殊”的拔牙过程——在心电监护下拔智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拔颗牙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

(历史资料图)
文文的右下智齿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炎了,每次发作都让她食不下咽、疼痛难忍。下定决心后,她来到海南口腔医院,准备彻底解决这个“心头大患”。
海南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韩素勤接诊后,了解到文文有“甲亢”病史。尽管文文自我感觉近期身体状况不错,但韩素勤依旧谨慎地建议道:“先复查甲功指标,结果正常后我们再安排拔牙。”
一周后,文文带着化验单回到医院。尽管甲功指标已恢复正常,但术前测量心率仍偏快。经综合评估,医生决定在心电监护下为她拔牙,最终手术顺利,智齿被成功拔除。
答疑解惑:拔颗牙,为何要如此谨慎?
“对于甲亢等特殊人群来说,拔牙绝非小事。”韩素勤解释道。
甲亢患者拔牙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 甲状腺危象风险:若甲亢未得到有效控制,拔牙的紧张情绪、手术刺激可能诱发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心率骤升、烦躁、意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心血管负担加重:甲亢易导致患者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而拔牙的应激反应会进一步升高心率、血压,增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有甲亢病史的患者需在病情稳定且经医生评估之后,方可进行拔牙。若病情尚未得到控制,则需先进行规范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拔牙事宜。
此外,拔牙前后还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术中需采用心电监护仪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医生可立即察觉并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治疗风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历史资料图)
医生提醒:不止甲亢,这些人群拔牙也需特别注意!
韩素勤提醒,除了甲亢患者,以下几类人群在拔牙前也务必要主动、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全身健康状况:·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血压过高时拔牙易引发脑血管意外,因此这类患者需在血压控制稳定后才能进行拔牙。·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抵抗力差,伤口愈合慢,易引发感染。所以拔牙前需监测血糖,确保在稳定范围内。·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这类患者凝血机制差,拔牙后可能导致出血不止。·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需在内科医生指导下评估后,决定是否需停药以及停药多久才能拔牙。· 肝肾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代谢和凝血功能会受影响。
科普:特殊人群如何降低拔牙风险?甲亢、高血压等特殊人群可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拔牙风险。(1)主动告知是第一步:拔牙前如实、详细地向医生告知病史和当前用药情况,这是对自己生命健康负责。(2)寻求内科医生帮助:在计划拔牙前,应先到相应的内科(如心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等)就诊,进行必要评估。(3)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选择具备应急急救能力,拥有急救药品和设备,能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4)放松心态:过度紧张和恐惧会加重心脏负担和应激反应。术前可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流程,降低看牙恐惧。(5)做好血压、心率监测:术前测量血压、心率,术中全程心电监护下拔牙,可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医生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拔牙风险。
韩素勤强调
拔牙虽是常规手术,但关乎全身健康充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次治疗都顺利、放心。

